2025年3月20日,一艘满载加拿大豌豆的货轮缓缓停靠在我方天津港。
这批原本价值数百万加元的货物,却因中方突然加征100%关税,成了无人问津的“烫手山芋”。
同一时间,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农场主约翰,正盯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豌豆发愁。
“往年这时候,我方买家早就抢光了,现在连问价的人都没有。 ”他在社交媒体上抱怨,“这届政府到底在搞什么? ”
约翰的焦虑,正是加拿大新总理马克·卡尼上任后对华政策的缩影。
这位被称作“金融救世主”的前央行行长,3月14日刚接过特鲁多的烂摊子,转身就对我方连开三枪。
第一枪打在豌豆上,第二枪瞄准司法主权,第三枪更是扯出“AI干预大选”的荒诞指控。
短短半个月,中加关系从“可能回暖”急转直下,背后的算计比电视剧还精彩。
第一枪:豌豆战争背后的“关税赌局”
3月20日,我方商务部一纸公告,把加拿大豌豆、菜籽油、猪肉的进口关税直接拉满。
这可不是心血来潮——去年9月,特鲁多政府跟着美国对我方电动车加征100%关税时,就该料到有这一天。
卡尼嘴上喊着“要报复特朗普”,身体却很诚实。
他不仅延续了特鲁多的关税政策,还在3月26日反手把我方告上WTO,声称中方的反制措施“违反规则”。
数据不会说谎:2025年1月,加拿大对美贸易额1020亿加元,对华却只有84亿加元。
明明更依赖美国市场,偏要拿我方当靶子,这操作让加拿大农业协会直呼“看不懂”。
“我方每年进口我们40%的豌豆,现在这些豆子全砸手里了。 ”萨斯喀彻温省农业厅长痛心疾首,“政府这是在拿农民的血汗钱交投名状! ”
更绝的是,中方早有后手。
就在制裁加拿大豌豆的同一天,我方和乌克兰签了进口协议,直接把加拿大的缺口补上了。
这招“精准打击”,让加拿大既丢了市场,又没换来美国欢心——特朗普转头就威胁要对加拿大汽车加税25%。
第二枪:给毒贩求情的“人权双标”
如果说豌豆战争还算经济博弈,卡尼政府的第二枪直接捅了马蜂窝。
3月25日,加拿大外长梅拉妮·乔利突然召开记者会,声泪俱下地控诉我方处决4名加拿大籍毒贩。
“我们多次请求宽大处理,但中方依然坚持死刑。 ”她宣称要和毒贩家属“共渡难关”,还要继续为其他涉毒加籍人员“争取权益”。
这波操作把我方网友气笑了。
“在加拿大贩毒合法,在我方就得掉脑袋,这么简单的道理不懂? ”微博热评一针见血,“自己吸毒吸嗨了,还想教我方做事? ”
我方驻加大使馆的回应更硬核:“毒品犯罪零容忍,司法主权不容干涉! ”
背后的政治算计其实明明白白。
特鲁多任内搞大麻合法化,现在全国10%成年人天天吞云吐雾,禁毒? 不存在的。
卡尼政府挑这个议题发难,既想讨好国内“白左”,又想在国际上刷存在感。
可惜打错了算盘——我方近代史就是一部禁毒血泪史,从虎门销烟到平远街缉毒,谁敢碰这条红线,14亿人跟你死磕到底。
第三枪:AI干预大选的“科幻指控”
最离谱的当属第三枪。
3月26日,加拿大安全情报局突然放风,说我方可能用人工智能“深度伪造”技术干预即将到来的大选。
证据? 没有。 细节? 不详。 但加媒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:《我方AI军团来袭》《数字冷战打响第一枪》……
我方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堪称教科书:“我们不干涉他国内政,也没兴趣干涉。 ”
这话听着耳熟? 两个月前特朗普刚说过:“加拿大就是个州,特鲁多可以当州长。 ”
真要说干涉内政,美国都把加拿大主权踩脚底了,卡尼政府却装聋作哑,转头咬我方——这不是欺软怕硬是什么?#图文打卡计划#
藏在三枪背后的“生存游戏”
卡尼政府的疯狂举动,暴露了加拿大在中美夹缝中的尴尬处境。
经济上离不开美国市场,2025年头两个月对美出口暴涨15%,但特朗普的关税大刀随时可能落下。
政治上又想维持“西方价值观领袖”的人设,G7开会不骂两句我方,生怕被踢出朋友圈。
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对外政策,苦的是加拿大老百姓。
阿尔伯塔省的石油工人看着积压的原油发愁——原本这些资源可以卖给我方,现在只能低价贱卖给美国。
温哥华港口堆积的我方商品关税暴涨,超市物价直接飙了20%。
卡尼不是不明白这些代价。
这位哈佛毕业的经济学家,曾精准预言2008年金融危机,还让加拿大成为唯一躲过银行倒闭潮的国家。
如今却为了政治正确,亲手把国家拖进死胡同。
或许正如加拿大《国家邮报》的评论:“当个听话的‘第51州’,至少能换特朗普少砍两刀。 ”